|
現今社會崇尚名牌,香港馬圈亦不例外,馬會不斷引進多位冠軍級練馬師來港,如蘇保羅、薛達志、霍利時、苗禮德等,雖然並非貨不對辦,但卻挑戰冠軍無力,名牌洋倉未必一定有保證。
薛達志在港從練4季最佳排名:07年排第14(24W)
綜觀一眾挾冠軍銜頭來港開倉之練馬師,名氣最響亮首推11屆新西蘭冠軍蘇保羅,其次輪到薛達志亦是4屆德國冠軍,苗禮德及霍利時也曾在南非稱王。這些名牌練者來港初期均躊躇滿志,決心大展拳腳,但一季復一季,始終挑戰冠軍乏力,成績反不及在港扎根已久的大摩及方嘉柏。
霍利時在港從練7季最佳排名:04年排第4(43W)
對於這班重量級人馬的功力,從來沒有懷疑,霍利時及薛達志分別憑「爪皇凌雨」及「好爸爸」贏盡不少榮譽,苗禮德及蘇保羅也曾訓練過打吡盟主「勝利名駒」及「活力金剛」,但單靠明星馬,絕對不足以稱王。霍利時及薛達志上季表現更加令人失望,前者只贏20W,後者更僅得11W未能達標。
苗禮德在港從練11季最佳排名:05年排第8(34W)
馬季漫長等同聯賽
畢竟馬季漫長,爭冠軍始終是一項鬥智鬥力的耐力賽,情況就如足球聯賽一樣,要成為最終盟主,講求整季表現的穩定性,與盃賽的部署截然不同。蔡約翰向來被譽為馬場精算師,連番奪冠證明他的精心部署,在分級賽的平庸表現,就如一些強隊放棄盃賽,集中火力在聯賽爭標。相反,大摩則專攻大賽,樂於做獎金王,亦是另類冠軍。
蘇保羅在港從練6季最佳排名:06年排第2(52W)
幾位名牌練馬師肯定不會甘心長期居於人後,但要改善成績,必須要設定整季策略,否則只靠個別明星馬去維持馬房聲譽,距冠軍之路只會愈來愈遠。 |
|